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轉錄][文章] 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作者:台灣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原文刊於該系刊物.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 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


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


心?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再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


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


底瓦解掉,


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





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一次:


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


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處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


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


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誠誠懇懇的去累


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


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再念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


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


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出國念博士。





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


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


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 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和博士都拿到了








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





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


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





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


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 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





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的成果





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





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


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


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


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


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


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


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


所而已。





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


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


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


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


遠。


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





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


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


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


,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不曾仔細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


當年念完碩士?早出國,今天是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 我從不這樣想。


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


完全未脫離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





人生長的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


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


可是,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


這卻又是大部分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


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


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


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





剛服完兵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


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


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


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二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


己想做的事)。





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


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嚴),卻不曾喪氣。


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


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





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


增。





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4 則留言:

  1. 我喜歡這篇文章:)

    回覆刪除
  2. 真的超棒的一篇文章!!

    很有很有省思喔^^

    哈感謝分享這麼有程度的文章這樣XDD

    請多貼點謝謝XDDDD

    寒假相信你一定很充實!!XD

    (嗚嗚說好的烤肉呢哭哭....)

    回覆刪除
  3. 好感人的文章喔!!

    我正焦慮後天要公佈成績了

    不過看過這篇文章

    也覺得那也不過是一種際遇

    放心一點

    真幸運看到你發的文

    以後有機會多分享吧

    回覆刪除